鳥類遷徙奇觀——以及受威脅的亞洲濕地

鳥類可以利用驚人的導航技能進行馬拉松式飛行,但卻受到不小心棲息地破壞的威脅

如果您閱讀本文時正值秋天,成群的斑尾塍鷸可能會離開阿拉斯加南海岸。這些棕色涉水鳥看起來相當不起眼,就像麻鷸的小表親一樣,但它們正在踏上已知的最偉大的遷徙之旅之一。

            塍鷸將不間斷飛行約 11,700 公里(7270 英里),這是從香港到洛杉磯的距離,也是已知飛行距離最長的生物。大約八天后,他們將抵達目的地——新西蘭的沿海泥灘。教堂的鐘聲將響起,歡迎羊群抵達基督城,在那裡,他們被視為春天的預兆。

            鳥類遷徙是自然界的奇蹟之一。它的進化是為了回應能夠在北極苔原這樣的地方獲取食物的巨大回報,同時也逃離使許多鳥類無法生存的冬季條件。但也存在巨大的風險,無數鳥類在途中死亡。

候鳥的驚人適應

            候鳥有許多顯著的適應能力,使它們能夠進行這樣的旅程。為了準備秋季馬拉松,斑尾塍鷸會儲存能量,直到脂肪佔體重的 55%。當鳥類的身體專注於飛行時,它們的肝臟、腎臟和腸道萎縮,幾乎變得毫無用處。

塍鷸具有與生俱來的天氣預報技能:“迄今為止,我們觀察到的所有偏離都與低壓系統有關,”美國地質調查局阿拉斯加科學中心的野生生物學家鮑勃·吉爾(Bob Gill)指出,他是研究塍鷸的團隊成員。 “這些鳥兒會在低氣壓的背面飛行,並在 900 至 1,200 公里(558 至 744 英里)的強勁順風中飛行。”

            內置的天氣知識還可以幫助塍鷸避免受到太平洋颱風的襲擊。沒有人確切知道,就像沒有人完全了解鳥類如何導航一樣。

            實驗表明鳥類可以使用一系列方法來幫助導航。其中最明顯的是遵循熟悉的地標,例如河流、海岸線,甚至是思維地圖中的高速公路。至少一些移民心裡有星圖,可以在晴朗的夜晚確定方向,並指示到達目的地。

            太陽的高度和位置可以幫助鳥類判斷它們前進的方向。然而,這在多雲天氣中毫無幫助,而且在沒有地標的情況下僅觀察太陽也無法確定位置——這對人類來說非常具有挑戰性,直到 18 世紀末,水手們才能夠在海上確定經度。為了精確確定它們的位置和方向,鳥類需要一種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感覺:測量地球的磁場。

            實驗表明,鳥類可以利用磁場進行定向,地球磁場千分之一的微小變化都會影響歐洲知更鳥的導航能力。但目前尚不清楚它們如何感知磁力。有人認為鴿子喙附近富含鐵的細胞可以充當微型指南針。但研究人員發現只有白細胞不產生電信號。真正的答案可能要離奇得多。

            羅賓斯的磁感應能力要求他們看得很清楚,這反過來又導致人們認為這取決於物質的一種奇怪的特性,即量子糾纏。光可能會激發適當化學物質分子上的兩個電子,導致一個電子離開同一化學物質的另一個分子。儘管電子現在是分開的,但它們的“自旋”將在短時間內密不可分地聯繫在一起,在此期間它們將受到地球磁場的影響。磁性可能會影響化學物質的特性,導致眼睛發生微妙的變化,從而使鳥類“看到”地球磁場。

            負責感應磁性的化學物質的候選者是一種稱為隱花色素的蛋白質。有趣的是,帶有隱花色素受體的果蠅可以利用磁力進行導航。那些沒有蒼蠅的就好像對磁場渾然不覺。

斑尾塍鷸:馬拉松鳥

            雖然鳥類的導航方式仍然神秘,但我們對它們所走的路線有了更多的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衛星對鳥類的追踪,其中包括代碼為 E7 的斑尾塍鷸。 

            E7 是一隻雌性斑尾塍鷸,於 2007 年 2 月在新西蘭被捕獲、標記並安裝了衛星發射器。當時沒有人確定這些塍鷸是否真的一次飛越了太平洋,但那是在當年秋天8 月 29 日,她離開阿拉斯加,經過斐濟附近,並於 9 月 7 日在距她被捕地點 8 英里的河口登陸,科學家對此進行了監測。 3月份,E7還進行了另外兩次大型飛行:將她帶到10,300公里(6400英里)外的中國北部沿海泥灘,然後再前往6500公里(4500英里)的阿拉斯加。

受威脅的黃海濕地

            在華北期間,E7 花了五週的時間補充能量,為即將到來的繁殖季節做好準備。數以萬計的其他塍鷸也在這片濕地和黃海周圍的其他濕地補充能量——黃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潮間帶泥灘和依賴它們生存的野生動物的地區之一。世界自然基金會駐華代表處表示,黃海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最重要的棲息地,該路線涵蓋了無數物種的遷徙路線。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鳥類經過。

red knot n great knot
天津東南歡樂島的紅濱鷸和大濱鷸

            塍鷸是鴴鷸的傑出品種之一,它們依靠黃海濕地作為它們旅程的中途停留地。還有鵝、鴨、鶴、鸕鶿等濕地鳥類。有些物種是東亞特有的,有些則面臨滅絕;其中一種是勺嘴鷸,總數可能不到 500 只。

            然而,儘管黃海應該成為保護工作的重點地區,但濕地卻遭到隨意破壞。在過去十年中,韓國填海造地了比香港島大八倍的河口。中國沿海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填海工程,特別是在天津,諷刺的是,它也在建設一座人工“生態城市”。水污染嚴重。

            遷徙路線沿線其他地方的濕地也受到威脅,包括香港。隨著棲息地的減少,依賴它們的候鳥數量將繼續減少。年復一年,世界上的奇蹟會越來越少。也許有一天,基督城的教堂鐘聲會保持沉默,因為塍鷸群不再到來。

2012 年 9 月 2 日香港《星期日早報》發表。

斑尾塍鷸 鹿蹄草 進行鳥類世界最非凡的遷徙之旅之一。

在這個網站上,有 填海屠宰渤海灣鳥類.

發表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