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和醫生幫助麻風病患者

楊深知,麻風病治癒後,麻風病患者的痛苦並沒有結束。大多數人遭受揮之不去的神經損傷、畸形和殘疾;許多人無家可歸,並受到侮辱,注定會被遺棄。許多人因為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而沒有工作。 “他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群人,”楊說。 “許多人的身體被毀,家庭破碎,沒有親人來看望他們。”

楊立和醫生一生致力於治癒痲瘋病。現在,他正在幫助以前的病人重建他們破碎的生活。

恢復尊嚴

在中國西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巴關村,楊立和醫生正在檢查一名 28 歲的麻風病康復婦女,麻風病是一種古老而可怕的疾病,至今仍然困擾著全世界超過 60 萬人。這個女人的故事是悲慘的:趙蘭慶的父親和母親在一周內相繼去世。她後來被診斷出患有麻風病,並完成了治療過程。她的手腳並沒有受到嚴重的神經損傷,但她擔心自己的皮膚出現了巨大的黑斑。 「這些都是藥物造成的,」楊說。 “停止服用藥物一年後,它們就會消失。”

趙告訴他,她沒有錢,她想工作。 「我們會幫助你——我們會帶你去廣州,」楊說。她可以在楊氏基金會漢達建立的絎縫中心學習縫紉。他還建議她每天學習漢字,這樣她就能讀書寫字。趙還想養豬——她說「兩隻」。

趙幾乎流著淚重複說她沒有錢,一分錢都沒有。楊一臉關切,把手伸進上衣口袋,遞給她100元($12)自己的錢。

這是楊的典型動作。在畢生致力於對抗麻風病的楊利和的幫助下,成千上萬像趙一樣的人正在學習正常的生活。

楊先生的畢生目標:戰勝中國痲瘋病

楊經歷了慘痛的教訓才體會到貧窮和疾病的影響。當他在中國東南部的江西省長大時,他的母親患有膽結石,這會導致一陣陣的痛苦。過了好幾年,她才能夠得到有效的治療。每次被痛得癱瘓,楊都感到無助,只能痛哭流涕。

當他逐漸意識到中國有多少人像他的母親一樣貧窮和生病時,他決定畢生致力於幫助他們。他決定成為一名醫生。

有一天,當楊在東北城市大連的大學學習醫學時,他的班上認識了一位三十歲左右的男子,他全身佈滿紅色斑塊、病變和氣泡狀結節。 「沒有有效的藥物,這個病人必須隔離。」講師說。該男子患有麻風病。

楊了解到,這種疾病在中國已有兩千年的歷史。直到 1942 年為止,還沒有治癒方法,而且在中國仍然很難獲得一種有效的藥物,患者通常成為被遺棄的人,大多數人轉向乞討,許多人在絕望中自殺。這名男子的病情困擾著楊,他決定將在中國戰勝麻風病作為自己的終生目標。

作為畢業後的第一步,楊加入了北京皮膚科研究所,在那裡他遇到了一位出生於美國的醫生喬治·哈特姆(George Hatem),他在他的祖國被稱為馬海德。馬雲對抗麻風病的策略包括創建麻風村,患者可以在那裡生活和照顧,同時不會傳播疾病。 1958年,他派出以楊為首的團隊到黔西南一個農村縣建村。兩年後,馬老師派他到粵東潮安縣進行痲瘋病研究。

1960年,楊先生到全縣進行調查,發現有1700名痲瘋病患者,他們被帶到一個村莊。在接下來的六年裡,楊使用了氨苯砜和中藥的混合物。氨苯砜可以殺死痲瘋病菌,而中藥則可以治療慢性麻風病患者偶爾出現的高燒、皮疹和神經痛等症狀和併發症。 1966年楊回到北京時,縣內已經沒有太多痲瘋病病例了。

楊先生從事包括麻風病在內的一般流行病控制工作,直到1971年皮膚病研究所南遷至南京。然後,他只專注於麻風病,並開始在中國大部分地區旅行,在馬雲組織的研討會上擔任教師。透過這些,他將自己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傳播給加入全國麻風病控制網絡的赤腳[農村]醫生。

1985年,國家衛生部在廣州成立了中國痲瘋病防治研究中心。幾年後,楊升任副主任。 1994年,痲瘋病活躍病例從50萬例減少到不到1萬例,楊已經實現了他人生的大部分目標。但楊深知,麻風病治癒後,麻風病患者的痛苦並沒有結束。大多數人遭受揮之不去的神經損傷、畸形和殘疾;許多人無家可歸,並受到侮辱,注定被遺棄。許多人因為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而沒有工作。 “他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群人,”楊說。 “許多人的身體被毀,家庭破碎,沒有親人來看望他們。”

楊想出了一個解決方案:成立一個名為IDEA的國際組織的中國分支機構——意為「一體化、尊嚴和經濟進步」。為此,他與曾合作多年的美國護理師露絲‧溫斯洛(Ruth Winslow)合作。他們決定將分會命名為「Handa」——漢森-達米安協會,以紀念發現導致麻風病細菌的挪威醫生G. Armauer Hansen 和畢生致力於幫助夏威夷患者的比利時牧師達米安神父的名字。

在廣東漢達於 1996 年在省民政廳註冊之前,楊耐心地多次走訪地方和國家政府部門,解釋漢達如何幫助麻風病患者獲得尊嚴、經濟發展,甚至可能重返家人身邊。經省衛生廳同意。

楊醫師給了我自信

他們的第一個重大計畫是露絲·溫斯洛(Ruth Winslow)的想法:在廣州建立一所絎縫中心兼縫紉學校,以幫助那些不被工廠接受的患有麻風病的婦女。楊確保部分資金用於購買皮革縫紉機來培訓男子。

楊經常深入參與他所幫助的人的生活,他說服一位鞋匠和一位台灣工廠老闆向麻風病患者葉勝教授皮革貿易。葉現在經營小工坊,為漢達提供幫助的麻風病患者製作鞋類和訂製義肢。另一位患者吳澤芳在江西的農場長大,從來不認識她的母親。從九歲左右到十幾歲出頭,她的雙手變得不那麼靈活,最終幾乎永遠處於半握狀態。她的左眼瞼也癱瘓了,眼睛半睜開。當她14歲時,醫生終於診斷出患有麻風病。兩年的藥物治療雖然治癒了她的病,但她的雙手和左眼皮仍然癱瘓。

透過皮膚科診所,吳認識了漢達,並於1997年進入縫紉學校,當時她17歲。當時她幾乎拿不動任何東西,學得很慢。溫斯洛記得她是一個「非常不正常」的女孩,總是哭泣,並且因為身體殘疾和沒有母親而感到非常沮喪。

在楊和溫斯洛的鼓勵下,並陪同他們參加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五屆國際痲瘋病大會,醫生表示神經損傷可以修復,吳同意接受手術,以恢復雙手的活動能力。

手術前兩年,楊一直試著找吳的母親。他拜訪了她的父親,父親首先說他不知道她在哪裡,但最後透露吳的母親在一個痲瘋病村。

楊某找到了吳某的母親,並在吳某接受手術的前一天將她帶到了醫院。在這裡,母女倆含淚重逢。手術復健期間,吳的母親一直陪伴在她身邊。後來,吳媽媽來到廣州參加縫紉課程;她現在靠在家縫紉賺點小錢。吳現在是縫紉學校的講師。她一天能縫好幾床漂亮的被子,並且正在學習成為設計師。

當她講述自己的故事時,淚水從臉頰上滾落,吳說:「博士。楊給了我自信。我現在很高興。”

麻風村就像時光倒流

楊也深入廣東及週邊省份的麻風村。羊坑村隱藏在廣州北部的低山里,距離市區約一小時車程。到達這裡就像回到過去一樣。一堵牆和三排低矮的連棟房屋圍出了一塊方形的空地,空地上種著幾棵細長的樹木;即使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房子的內部也是黑暗而骯髒的。這種明顯的時間扭曲也許是恰當的,因為楊來這裡探望和幫助的人來自另一個時代,其中大多數是在 20 世紀 50 年代末聚集的麻風病患者中到達的。然後是年輕男女,這35名居民的平均年齡現在是65歲。

楊從一輛漢達貨車上爬下來,微笑著與居民打招呼——在前往麻風病村的旅途中,他很快就與居民握手,準備伸出援手,觸摸那些習慣於被視為賤民的人們。他與韓國和日本志工的兩支隊伍的成員聊天,根據他的建議,他們將在這裡度過兩週,以改善生活條件。這是最早得到漢達幫助的村莊之一,今天的訪問讓楊檢查了進展。他蹲在一位裝有人造小腿的坐著的女士旁邊,得知困擾她腿殘端的潰瘍在來訪的半田醫療隊的幫助下得到了極大的治愈。

醫生和護士治癒了村裡大部分的皮膚潰瘍和幾乎所有的失明。楊說,現在,漢達的目標是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更好的義肢。

協會主席、痲瘋病康復者何定家告訴楊,漢達改善村民生活的方式遠遠超出了醫療方面。一個主要好處是 Handa 去年幫忙建造的廚房。作為一個協會,他們說服當地政府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補貼——從1994年的每月45元,到今天的每月190元。而且,當得知楊某等遊客與村民握手、打成一片後,週邊地區的人們就不再那麼害怕他們了。

「今天我們高興多了,」何說。 “現在,我們不必擔心一切了。”他記得最後一次對自己的生活感到幸福是在他二十歲出頭的時候,並娶了一個小女兒——就在他被診斷出患有麻風病之前不久。他的妻子離開了他,他被帶到一個麻風病村,距離遇見楊已有四十年了。

參觀完廣東陽坑後,楊某、王紅和司機李華生將行李放在廣西首府南寧市一輛舊吉普車的後座上,王紅就住在南寧的皮膚科診所。離開南寧周圍平凡的綠色植物,團隊進入了以陡峭、粗糙的石灰岩山丘為主的景觀,就像中國畫中奇幻的山巒。雖然風景令人驚嘆,但這裡是中國一個偏遠、貧困的地區。在八關麻風村,楊向趙蘭青等村民詢問他們的問題和需求。

當他繞著村莊散步,穿過村莊土地上的樹林和田野時,楊很高興地發現了充足的草——這有助於餵養乳牛。一行人返回縣城,楊小隊將在那裡過夜。他們與皮膚科診所主任和另外兩名衛生官員共進晚餐。飯一結束,楊就走到沙發上,仔細翻閱他的筆記和文件。

其他人也加入了楊的行列,熱烈地討論了向麻風村居民提供家禽和牛的利弊。 “我的目標是到2005年,村民的收入從現在的每月110元(補貼)增加到每月250元——您對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有什麼想法嗎?”楊問。但目前還沒有任何想法。到去年[2002]9月,廣西麻風村已建成3個牛場。這些牛是從印度進口的。

新增麻風病病例

第二天早上,團隊返回診所。他們被告知,一名婦女的兒子和女兒現在住在痲瘋病村;父親是個酒鬼,他們在學校成績不好,希望楊能幫助他們。

排在第一位的是女孩周婉妮。橘棕色的頭髮、幾乎遮住厚底鞋的喇叭牛仔褲、一排耳環和街頭的態度,她可能是一位來自美國內城區的青少年。她16歲。“你想做什麼?”他問。她鼓起勇氣說她不知道。 “你想工作還是學習?”她不知道。楊氏要她出去考慮一下,輪到她哥哥了。

她哥哥說他叫周萬福,快十九歲了。

「伸出你的左手,」楊說。他注意到手上的一塊皮膚有點變色,比正常顏色更深。他握著那隻手,審視著它。 「捲起袖子,」他告訴週。楊檢查了自己的手臂,轉動它們以便能夠看到兩側。簡短的訪談變成了體檢,楊得知左手肘的橈神經疼痛,疼痛已經持續了一兩個月。

周某的左腳周圍皮膚發黑,好像受了重傷。 “這樣有多久了?”楊問。週回答說,一兩個月。楊檢查了自己的腳,輕輕地抬起、放下,發現週能夠抵抗向下的壓力。楊找來了王醫生,王醫生證實了他的診斷:周正處於麻風病的早期階段。 「再過一年,他就會遭受永久性殘疾,」楊說。但現在,周可以開始服用可以治癒他的藥物療程。

一個像叢林營地的村莊;另一個像小鎮

在前往下一個村莊龍崗的途中,吉普車駛過有水牛的田野,並沿著一條土路搖搖欲墜。雖然有一些老化的磚房,但這個村莊就像一個叢林營地。地面是光禿禿的、乾燥的土地;人們住在茅草屋頂、竹編牆壁和脆弱的小屋裡。

楊決定召開會議。他坐在木椅上,解釋了 Handa 如何透過提供家禽或牛來幫助村民,以及如何飼養牠們的專家指導。介紹結束後,楊製作了一堆表格,並將觀眾分成想要牛的人和想要雞的人。楊先生認真填寫表格。隨後,他開始詢問村民們有什麼問題。

在一家小旅館住了一晚後,王和李的蚊子困擾了王和李,但不知何故,楊卻沒有受到蚊子的困擾,團隊再次出發,前往第三個皮膚科診所和第三個村莊。三位診所官員陪他們來到亭涼,那裡是一片平緩宜人的山谷。

尤其是經過了昨天的村莊,汀梁就顯得像個鄉村小鎮了。診所官員護送楊進行了一次短暫的參觀,自豪地向他展示了一排最近建造的房屋,其中散佈著一間帶電視的小公共休息室和一座小教堂。亭梁最初是由傳教士於 1936 年建立的,如今居住在這裡的 254 人中約有 50 人是基督徒。與典型的麻風病村相比,即使是老房子也看起來狀況良好。楊說,這主要是因為汀梁由自治區政府管理,而不是由縣政府管理。

偶爾,楊會停下來與村民聊天,詢問問題。一位沒有手指的 71 歲老人說,他正在失明,所以生活非常困難。楊先生承諾,半田團隊將前往現場進行眼科手術。後來,一對老年男女請他檢查自己的眼睛,他發現兩人的一隻眼睛患有晚期白內障,另一隻眼睛患有早期白內障,但可以治癒。他要求一份需要眼部手術的人員名單,最後收到了 26 個名字。

村裡寬敞的主會議廳裡,村民們正在進來開會,楊叫道。楊講述了漢達計劃如何幫助村民自助。他概述了為人們提供雞和牛的計劃,這樣他們就可以賺取額外的錢。

楊對霆良印象深刻。 「廣西有36個麻風村,總人口約千人,」他說。 「如果他們願意的話,我想把他們都帶到亭涼。那是我的夢想。生活條件比較好。實體復健設備、醫生和護士都很好。這裡有很多土地,為經濟復甦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

楊設想村民經營縫紉中心等企業,以及飼養牛、雞和兔子的農場。汀梁有一千平方公里的土地,這裡可以容納很多東西。而且,汀樑的治安狀況比廣西大多數麻風村要好,這些村子有時會遭受盜竊,至少有一次甚至有水被外來者投毒的情況,因為他們不希望以前的麻風病患者進入該地區。

當團隊和診所官員在返回南寧途中的一家路邊餐廳吃午餐時,已經接近下午三點左右了。庭良主導了談話;所有人都同意這個地方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楊大喜。 “他們之前一直反對此舉,”他說。 「現在,他們正在提供一些支持。 “

楊真的是個好人

經過長途旅行,楊回到廣州,探望正在明亮通風的絎縫中心忙著裁剪布片的蘇長江。 2000年底,17歲的蘇來到半田參加電機研討會。雖然他的痲瘋病已經痊癒,但他的腳卻潰爛潰爛。他的母親在他兩歲時就去世了;四年後,他的父親再婚,搬進了新婚妻子的家。蘇大半輩子都過著孤獨的生活,過得很悲慘。

第一次見到蘇時,楊就意識到,由於腳部的狀況,他無法參加縫紉課程。但楊並沒有被嚇倒,他把蘇帶到了一家醫院,醫生對他的腿進行了手術,去除了受感染的骨頭。 「他學習和工作都很努力,」楊說,蘇計劃學習電腦。 「現在,生活有了希望,」蘇說。 “楊醫生真是個好人。他就像我的父親一樣。”他停頓了一下,反思道:“他比我爸爸更好。”

迄今為止,漢達已使中國南方六省的麻風病患者受益;雖然已有3000 多人加入了該協會,但由於手術和義肢的使用,更多人現在也過上了更好的生活,以盡量減少身體殘疾,並幫助他們獲得重新融入正常社會的技能和信心。

有著漫長而成功的職業生涯以及無數的官方獎項,並被國家公共衛生部任命為麻風病專家諮詢小組成員,幫助他人對楊來說仍然像當初一樣重要:「如果你能給世界帶來快樂和愛,幫助人們擺脫痛苦,那就有意義了。」他說。

【本文首刊於2003年3月中文版 讀者文摘。 《讀者文摘》擁有本文的版權。]

本文的 pdf 文件,如它出現在 消化的中文版

頂尖人物

Helicopter crews brave mighty winds and waves to rescue seamen during South China Sea typhoons

南海颱風襲來,直升機乘務員冒著大風大浪救援海員

2022年7月2日上午,大風暴雨襲擊香港……

James Reynolds typhoonhunter and volcano videographer

詹姆斯·雷諾茲 (James Reynolds) 颱風獵人和火山攝影師

超強颱風杜娟28日晚襲擊台灣東北部,密切關注風暴……

jackson looseyia

馬賽野生動物探險導遊 Jackson Looseyia

壞味道的血液 我的家鄉大約有 15 個人。我們認為...

dummy-img

適合所有序列的人 Frederick Sanger

2013 年 11 月,克雷格·文特爾(Craig Venter)描述了一名男子的死亡,他是……的先驅之一。

dummy-img

藍光最終為 LED 巨頭贏得諾貝爾獎

雖然 2013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為了獎勵深奧的知識進步——理論工作……

Genius of the Jungles: Alfred Russel Wallace

叢林天才:阿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

最近有消息稱,一項研究發現加拉帕戈斯野生動物的分佈和進化......

dummy-img

蝴蝶和傑出的霍夫施塔特教授

今年春天,物理學界興奮不已,因為長期預測的蝴蝶被證明了……

dummy-img

氣候變化教父詹姆斯·漢森退休但仍將非常忙碌

本月 [2013 年 4 月],氣候科學家詹姆斯·漢森 (James Hansen) 博士從 NASA 戈達德研究所所長的職位上退休……

Pan Wenshi: Scientist Who Fights for the Pandas

潘文石:為熊貓而戰的科學家

 在酉水河支流附近的一個山洞裡,潘發現了八歲的嬌嬌……

jill robinson

吉爾羅賓遜幫助熊

吉爾·羅賓遜先是感到震驚,然後她出發去阻止受苦的大熊……

dummy-img

Jessie Yu – 香港單親協會創始人

這位不知疲倦的香港慈善家表示,取得成功的最好方法就是幫助自己……

Keeper of the Kings: Captive breeding Philippine Eagles

國王的守護者:圈養繁殖菲律賓鷹

在溫暖、陽光明媚的天氣裡,一個人的毅力為極度瀕危的猛禽帶來了希望……

Dinosaur hunter Dong Zhiming

恐龍獵人董志明

挖掘中國真龍 26歲的董志明走在紅黃相間的低矮懸崖上……

dummy-img

勇敢的直升機機組人員從九龍嘉利大廈著火的屋頂進行了戲劇性救援

邁克·埃利斯機長駕駛西科斯基黑鷹飛機駛向陷入困境的 16 層加利大廈,位於……

Mountain Dog and rebuilding schools in China

Mountain Dog 與中國重建學校

我在香港的一個慈善舞會上,坐在明亮的......

dummy-img

柯媽媽為正義而戰

立法者越忽視她,她就越堅定地在灰色地帶尋求正義……

dummy-img

非典醫生、女主角蘇燕妮

一種神秘的疾病正在將醫護人員一一擊倒。他們怎麼可能打架……

dummy-img

艾倫·連恩

2002 年 10 月,一箱箱衣服開始運抵西非國家布基納法索……

Teacher Lin helps kids in Taiwan

林老師幫助台灣的孩子

林老師有一個夢想,讓越來越多的貧困孩子找到溫馨的家……

發表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