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難題:無休止的封鎖,讓它撕裂……還是什麼?

新冠病毒是通過空氣傳播的,這意味著無保護的性行為有感染艾滋病毒的風險,無保護的呼吸也可能導致新冠病毒。

新冠疫情已經過去兩年多了,隨著香港政府推出更多的抗疫措施,我們似乎再次處於一種似曾相識的永久狀態(正如美國棒球運動員尤吉·貝拉(Yogi Berra)所說),並沒有接近“正常”。這很煩人,令人難以置信的沮喪,但作為一個 洛杉磯時報 2022 年 2 月的文章指出,許多人可能會說他們“已經擺脫了新冠病毒”,但新冠病毒並沒有結束我們。

那麼,也許值得一看的是,科學表明新冠病毒可能會如何發展,以及我們可能會採取哪些應對措施。首先,正如我之前寫的,新冠病毒在出現症狀之前就可以通過步行有效傳播,因此沒有真正的壓力要求其變得不那麼危險,或者像特朗普建議的那樣消失。然後,新冠病毒會通過空氣傳播,這意味著,就像無保護的性行為有感染艾滋病毒的風險一樣,無保護的呼吸也可能導致新冠病毒。

            在世界範圍內,人們對新冠病毒的反應各不相同,很少有像香港這樣嚴厲的。甚至在2022年2月8日宣布更嚴厲的措施之前,社交媒體上就有多個建議稱政府措施限製過度,嚴重損害了香港以前作為“世界城市”的地位。 [現在,2 月 22 日發布——學校即將提前關閉“暑假”、大規模測試等……]

            與其他地方一樣,香港的措施有些有科學依據,有些則看起來更值得懷疑。例如,抵達時的 21 天隔離時間比科學表明的必要時間要長,最近的一次疫情爆發可追溯到一名婦女在隔離期間較晚感染了新冠病毒。此外,燒烤爐和露營地等戶外設施也已關閉,但有證據顯示,儘管允許舉行最多 240 人的室內宴會,但戶外幾乎沒有新冠病毒傳播。 

如果不為零,又是什麼?

            如果新冠病毒似乎可以在全球範圍內被消滅,那麼嚴格的本地零新冠病毒方法也許是明智的。然而,這種方法似乎很難無限期地可行:在這座前世界城市幾乎與外界隔絕的情況下,你還能繼續玩打地鼠遊戲來阻止小規模疫情爆發、封鎖主要建築等等多久。另一年?五年……十年……?甚至假設當前的措施將新冠病毒恢復為零,而現在看起來就像卡努特國王試圖阻止即將到來的浪潮。

但如果要放棄零新冠病毒——甚至神秘地把新策略命名為“動態零新冠病毒”,就像我所看到的那樣,另一種選擇就是“讓它撕裂”。

            這是多麼誘人啊!不再有口罩,日程不再被打亂;不受限制的旅行,像 2019 年一樣的聚會時間,更不用說 1999 年了。告別罰款、隔離、封鎖。萬歲!有什麼不喜歡的?

            持續的死亡、長期的新冠疫情、反復出現的感染和大流行浪潮以及所有這些帶來的破壞——就是這樣。 

            當然,有一些強烈而持久的信息表明我在胡言亂語:新冠病毒就像感冒或普通流感一樣;即使不是,我們很快就能實現“群體免疫”,包括“溫和”的 omicron 變體。然而在這裡,我想起了一部漫畫,畫中人們排著長隊等待一個帶有安慰性謊言的攤位,而沒有人想要不愉快的真相。

在整個大流行期間,事實證明,那些發出更多危言聳聽信息的疾病專家比那些兜售“鴉片”的人更能做出預測。新冠病毒並沒有像特朗普預測的那樣在 2020 年消失。而現在,在丹麥和瑞典等採取寬鬆措施的國家,“較溫和”的 omicron 正在導致病例激增和更多死亡。 2022 年 2 月, 金融時報 報導稱,“四分之一的英國雇主表示,長期新冠疫情是導致員工長期因病缺勤的主要原因之一。”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講座教授Ben Cowling在推特上表示,由於疫苗和/或感染,大多數香港人口可能在大約4個月內對新冠病毒產生免疫力。然而,在回答我的問題時,他提到了有關 omicron 再次感染的報告,他指出了免疫力,“不確定它能持續多久,但應該是幾個月,儘管新的變種可能能夠逃脫它。”

            由於免疫方面存在不確定性,美國和英國政府想出了一個辦法來最大限度地減少新冠疫情:減少病例和死亡的報告。美國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助理教授埃莉諾·默里博士將這種方法比作氣象站,表示他們將不再跟踪風暴單元並發布龍捲風警報。

            事實上,新冠疫情將繼續造成重大問題,尤其是在人口層面。其影響遠遠超出了呼吸系統疾病的範圍:“長期新冠”和“新冠腦霧”已成為越來越常見的術語,而一篇由 自然醫學 2 月 7 日報導,“有證據表明,急性 COVID-19 倖存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和 1 年負擔是巨大的。”

針對空氣傳播的新冠病毒的應對措施

            令人高興的是,除了有關其影響的報告外,我們還了解了更多有關如何對抗新冠病毒的信息。當然,疫苗是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其中最好的疫苗可以大大降低嚴重感染甚至死亡的機會。那麼,新冠病毒似乎主要通過空氣傳播,這表明應對措施應集中在哪裡。

            證據甚至常識都表明口罩有效;對於 omicron,建議改用更有效的 N95 或 K94 口罩,這些口罩可能可以重複使用四次。在室內,通風很重要,二氧化碳測量儀可以指示人們的呼吸累積量。使用 HEPA 過濾器可以幫助淨化空氣中的新冠病毒和其他不良顆粒,現在網上有 DIY 版本的設計——Corsi-Rosenthal 盒子。當然,最好的辦法也是優化生活質量,採取更加科學的隔離措施、鼓勵戶外用餐等;加上反擊虛假信息。

            我很幸運,成長在一個為應對天花、麻疹和脊髓灰質炎等曾經廣泛傳播的疾病做出巨大努力的世界。現在,也許在領導人和整個社會的同理心的推動下,並配備了基於科學的策略,我們一定能找到對抗新冠病毒的方法。正如一些專家建議的那樣,未來我們可能會像擁有清潔的飲用水一樣使清潔的室內空氣正常化。

[為《南華早報》撰寫;發佈於 2022 年 2 月 12 日: 香港的Covid-19措施必須以科學事實為依據,而不是恐懼]

參考

機載新冠病毒:
https://www.thelancet.com/article/S0140-6736(21)00869-2/fulltext

洛杉磯時報:https://www.latimes.com/business/story/2022-02-08/is-covid-over-yet

隔離/傳播時長:
https://www.france24.com/en/live-news/20220128-hong-kong-outbreak-exposes-flaws-in-21-day-quarantine-policy

戶外,傳播較少:https://www.npr.org/sections/goatsandsoda/2022/01/21/1069904184/omicron-outdoor-transmission-risk

  • 仍然在食環署網站(正如我寫的文章):https://www.fehd.gov.hk/english/events/covid19/vaccine_bubble_FP.html
    任何一場宴會最多可容納 240 人。至少三分之二的參與者必須接種第一劑 COVID-19 疫苗。

“黑錢”和新冠否認主義:
https://www.dailyposter.com/how-the-koch-network-hijacked-the-war-on-covid/

科學家們猛烈抨擊群體免疫:
https://www.medpagetoday.com/infectiousdisease/covid19/89127

對於新冠病例和死亡,只需在谷歌中輸入“瑞典新冠病例”即可,然後查看圖表作為最佳結果

關於新冠肺炎和英國勞動力:https://www.ft.com/content/33444f29-bab1-4655-85b5-c0b1f68d9653

預測:我已經提到了 Eric Feigl-Ding;之前的“上帝之母”推文等

這位女士對我來說似乎很賺錢,我也跟著;從 2020 年底開始:

迪普蒂·古爾達薩尼

簡要概述我們現在所處的非常不穩定的局勢,以及為什麼我們在英國採取行動的窗口非常狹窄。如果我們現在不採取行動,遏制 COVID-19 的窗口期很可能就會過去——不僅對英國如此,對全球也是如此。原因如下。線。

認知能力下降,例如:
https://www.webmd.com/lung/news/20210730/study-finds-covid-19-may-lower-intelligence

世界衛生組織 reomicron 公司
事實:疫情尚未結束。

https://www.euro.who.int/en/health-topics/health-emergencies/pages/news/news/2022/01/the-omicron-variant-sorting-fact-from-myth

腦霧

COVID-19 會導致腦霧嗎?

口罩重複使用

DIY盒子:

現在不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

看到一位或多位 #covidisairborne 支持者說 [twitter?],未來的一大變化可能是清潔空氣,就像爭取清潔水一樣;不僅僅是在太多的建築物中重複呼吸別人的空氣。

啊哈,發現澳大利亞大學的一個小伙子寫的一篇文章:
https://www.fastcompany.com/90719867/an-investment-in-clean-indoor-air-would-do-more-than-help-us-fight-covid-it-would-help-us-concentrate?partner=rss&utm_source=twitter.com&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rss+fastcompany&utm_content=rss

發表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