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Olympus / OM System OM1 和 M.Zuiko 300mm f4 PRO 進行鳥類攝影

特別是如果您正在尋找緊湊型套件,無需三腳架即可使用,OM 系統中的奧林巴斯 OM1 和 300mm PRO f4 – 現在來自 OM Digital Solutions,因為奧林巴斯相機部門被日本工業收購後重新命名合作夥伴-組成鳥類攝影的絕佳組合,包括飛行中的鳥類。

我對OM1 比較陌生,但從微型三分之四又名M43 無反光鏡系統的早期開始就一直在使用奧林巴斯[現在的OM Digital] 設備:我選擇這個套件的部分原因是相對於常規單眼而言,它緊湊且輕巧相機。

雖然我一直使用該系統進行鳥類攝影以及風景拍攝和視頻,但最新的OM1 是一個很好的改進- 甚至比我之前使用的EM1.3 還好- 對於鳥類攝影(包括飛行中具有挑戰性的鳥類) 。這部分是因為增強的自動對焦系統,可以選擇搜尋鳥類作為對焦目標。

雄性白尾知更鳥 – 在暗光下以 1/25 秒拍攝;如果沒有非常有效的影像穩定,我不可能獲得清晰的影像! 300mm,無增距鏡。

基本;並且經常重新獲得焦點

我已經使用 300mm 鏡頭很長一段時間了,這支鏡頭也很棒。通常,我將它與 1.4x 轉換器一起使用。我也有 2x 轉換器,但很少使用;它似乎需要更多“理想”的情況,例如光線良好的濱鳥。

在註意設定之前,先了解一下當有一隻鳥要嘗試射擊時的技術。

雖然這當然很基礎,但能夠將相機對準並快速將想要拍攝的鳥放入畫面中會很有幫助;如果它在移動,也有助於能夠跟隨它,也許是在它飛翔時。需要練習,但也很重要:對於所有花哨的技術來說,如果鳥在畫面中相當穩定,相機系統會做得更好。

然後,我讀到了一些建議,發現非常有用:經常重新獲得注意力,尤其是在飛行中的鳥類時。對我來說,這意味著經常半按快門,並留意指示對焦區域/焦點的框架的位置。

黑枕燕鷗,拍攝於一個下雨的下午(天氣讓燕鷗靠得很近),所以不太理想。我有時會使用 MF Assist 來幫助相機從背景中挑選鳥類;也經常重新獲得焦點。在這裡,由於自動對焦定位頭,我相信頭部和嘴部都很銳利[沒有太多時間來檢查焦點到底在哪裡]。 OM1 300mm

共享設定

用於我所有的鳥類照片:

  • RAW – 我先使用 DXO PhotoLab 處理影像;使用RAW,因為與jpeg相比,在對比等方面有更多的自由度。
  • 影像審查 – 關閉;拍攝之間沒有中斷。
  • 對整個畫面進行測光
  • 連續拍攝期間測光:是的 - 即使跟隨的鳥從陰影處移動到光線充足的區域,曝光也會做出反應。
  • 影像穩定器:S-lS 1 – 似乎對我有用
  • 連拍影像穩定器:lS優先[因此即使拍攝速度較慢,也有利於穩定]
  • 鏡頭穩定優先:關閉 – 因此可以結合使用機身和鏡頭穩定功能。
  • 像焦點堆疊這樣的計算模式:關閉 - 儘管我一直認為我應該嘗試焦點堆疊...
  • 包圍曝光:關閉——也許應該再次嘗試這些,例如 Focus BKT;但通常沒有時間進行如此奇特的鳥類攝影。
  • AF 模式:帶有 MF 輔助的 C-AF – 似乎效果最好,儘管我讀到 S-AF 是最精確的。對於後者,也許不能很好地應對鳥類的移動,當然,這在飛行時尤其明顯。
  • AF 區域指針:開2
  • 對象檢測:鳥類
  • 眼睛偵測框:打開 - 不經常工作,但在檢測到眼睛時似乎值得。
  • 峰值設定 [MF 輔助]:黃色、正常 – 在我看來,黃色在大多數情況下對於鳥類來說效果很好

棲息的鳥類

與飛行中的鳥類相比,拍攝棲息或地面上的鳥類相對容易。

我有一個針對這些情況的自訂設定(撥號上的 C1);簡單來說:

ISO-A 上 2000

  • ISO 高達 2000 – 即使使用 DXO PhotoLab,如果可以避免的話,我也不喜歡高於此的雜訊
  • C-AF 靈敏度:0
  • C-AF中心優先
  • AF 掃描器:開
  • AF 目標模式:中
  • 驅動:連續影像 – 不使用電子快門

通常,自動對焦確實會找到一隻鳥,然後甚至可以偵測到要對焦的頭部/眼睛。但並非總是如此:鳥是否在樹枝之間可能會被混淆;我還發現這種情況也可能發生在像短草上的鶺鴒和鶺鴒這樣的鳥類身上,焦點在鳥類和背景之間切換。在這些情況下,具有峰值對焦功能的手動對焦輔助可能是一個福音。

雖然使用以前的設備(例如膠卷相機),由於相機抖動,我無法在低於 1/500 秒的快門速度下獲得清晰的圖像,但 OM 穩定功能幾乎消除了這個問題。我曾以慢至 1/50 秒左右的速度手持拍攝過清晰的照片:當像這樣慢時,我更擔心鳥可能會移動一點,而不是相機抖動。

紅頸雀,非常接近;使用 300mm 鏡頭和 2x 轉換器拍攝。我躺在淤泥上;對於這個手持式相機,就在我面前的淤泥上方,使用翻轉和傾斜的螢幕,這樣我就可以看到影像。我主要使用取景器拍攝;但在這種情況下,我想要低角度,所以真正獲得影像,就像與鳥近距離一樣,在眼睛水平或更低的位置。

雖然我在使用這種模式拍攝飛行中的鳥類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例如當我一直在拍攝的鳥類已經起飛時,沒有時間改變模式——但我最近也拍攝了一些飛行中的濱鳥的可怕照片。不知道為什麼;相機似乎對焦正常,但結果模糊。看看我是否可以再試一次並做得更好。

飛行中的鳥兒

如果您嘗試過鳥類攝影,您就會知道,捕捉飛行中的鳥類的照片可能非常具有挑戰性。即使拍攝大型鳥類(例如鸛和大型猛禽)也很困難。但較小的鳥類則更難對付,包括雨燕和燕子。

未經裁切的太平洋雨燕圖像;我發現很難讓雨燕在畫面中變大,甚至在畫面中心附近。
– 然而,一旦經過一些裁剪和編輯,這樣的鏡頭仍然可以產生真正漂亮的最終影像

對於近距離的雨燕和燕子,即使是在畫面中獲得足夠長的時間來獲得焦點並拍攝照片也是很困難的 - 我有很多只有鳥的一部分的圖像,甚至根本沒有鳥!

我了解到 EE1 點瞄準器能夠在這種情況下提供幫助:這是一個適合安裝在閃光燈安裝座上的小玩意;並且有一個螢幕以及預期目標。當螢幕上的紅點與目標重疊時,目標應該在框架內。好吧,我得到了其中一個,並嘗試了它,但結果並沒有給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一個問題是,我有時會拍攝一些我發現用肉眼很難或不可能看到的鳥類……此外,還需要校準;我想我可能很容易把它設定得有點錯誤。

因此,對我來說,我喜歡依靠使用取景器螢幕來瞄準飛行中的鳥類(對於那些非常遙遠的鳥類 - 嗯,既可以“記錄鏡頭”,有時也可以幫助識別)。除了練習之外,對我來說這也需要一些運氣,例如快速保持預定航線幾秒鐘。尤其是像這樣的小型鳥類,如果只使用 300 毫米而不使用增距鏡,成功率會更高。

我對飛行中的鳥類有一些自訂設定;唯一的區別是,對於其中一個,我將對焦距離限制在 5-200m 左右,適用於雨燕和燕子靠近的情況(對我來說並不常見,包括當我在山頂觀看猛禽等時)就過去了)。與棲息鳥類的環境沒有太大不同;主要區別是:

  • 驅動模式:連續電子快門 – 目前為 10fps;我嘗試過SH1,但我認為圖像太多,編輯時相當麻煩。
  • 影像穩定器:FPS 優先 – 即使在穩定拍攝的情況下也能繼續拍攝;無論如何,我認為如果平移相機來追蹤飛行中的鳥,這有助於減少抖動
  • C-AF 靈敏度:+1 – 相機更容易嘗試重新定位要對焦的拍攝對象,這在鳥兒移動而我可能難以跟隨它時應該有所幫助
  • AF 目標模式:大 – 因此相機會在畫面中的任何位置尋找鳥類,但從中心開始;對燕子、雨燕等來說是一個福音,我發現在畫面中很難到達任何地方!
冠蛇鷹在森林覆蓋的斜坡上。只有300mm,沒有增距鏡。由於老鷹距離較遠,相機不容易定位到老鷹,有時會聚焦在背景上,我使用了 MF 輔助。

使用 OM1 和 300mm PRO 鏡頭(通常使用 1.4 倍轉換器)拍攝的鳥類照片

發表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