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會報告顯示地球資源過度緊張

  • 這個話題是空的。
正在檢視 3 篇文章 - 1 至 3 (共 3 篇)
  • 作者
    文章
  • #3518

    來自世界自然基金會:

    引用:
    瑞士格蘭德: 隨著人類對世界自然資本的需求超過地球所能承受的近三分之一,世界正走向生態信貸緊縮。

    這是世界自然基金會最新版《地球生命力報告》中包含的嚴厲警告,該報告是地球健康的主要聲明。此外,全球自然財富和多樣性持續下降,越來越多的國家陷入永久性或季節性缺水狀態。

    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總幹事詹姆斯·利普(James Leape) 表示:「世界目前正在努力應對金融資產估值過高的後果,但一場更根本的危機即將來臨——由於低估環境資產而導致的生態信貸緊縮”。所有生命和繁榮的基礎。”

    來自世界自然基金會:

    引用:
    瑞士格蘭德: 隨著人類對世界自然資本的需求超過地球所能承受的近三分之一,世界正走向生態信貸緊縮。

    這是世界自然基金會最新版《地球生命力報告》中包含的嚴厲警告,該報告是地球健康的主要聲明。此外,全球自然財富和多樣性持續下降,越來越多的國家陷入永久性或季節性缺水狀態。

    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總幹事詹姆斯·利普(James Leape) 表示:「世界目前正在努力應對金融資產估值過高的後果,但一場更根本的危機即將來臨——由於低估環境資產而導致的生態信貸緊縮”。所有生命和繁榮的基礎。”

    這份由倫敦動物學會(ZSL)和全球足跡網絡(GFN)共同編寫的報告顯示,目前世界上超過四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生態債務國,這些國家的國民消費已經超過了其生物承載能力。

    利普先生表示:“我們大多數人都在通過利用 — — 並且越來越多地透支 — — 世界其他地區的生態資本來維持我們當前的生活方式和經濟增長。”

    「如果我們對地球的需求繼續以同樣的速度增加,到 2030 年代中期,我們將需要相當於兩顆行星的空間來維持我們的生活方式。”

    該報告每兩年發布一次,自 1998 年以來已被廣泛接受,作為地球保持「生命星球」能力的聲明。 2008年,它首次在人類對自然資源需求的生態足跡的現有衡量標準和衡量自然狀態的地球生命指數的基礎上增加了全球、國家和個人水足跡的新衡量標準。

    ZSL 編制的地球生命力指數顯示,自 1970 年以來,1,686 個物種的近 5,000 個測量族群數量下降了近 30%。我們自然財富的這些巨大損失是由熱帶地區的森林砍伐和土地轉化(熱帶 LPI 下降 50%)以及水壩、改道和氣候變遷對淡水物種的影響(35% 下降)造成的。海洋和沿海環境的污染、過度捕撈和破壞性捕撈也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

    ZSL 聯合編輯喬納森·羅 (Jonathan Loh) 表示:“我們的生態行為與金融機構的經濟行為相同——尋求即時滿足,而不考慮後果。” “全球生態危機的後果比當前的經濟崩潰還要嚴重。”

    化石燃料使用和土地擾亂造成的碳排放是人類足跡的最大組成部分,凸顯了氣候變遷的主要威脅。 。 GFN 進行的生態足跡分析顯示,雖然全球生物承載力(可用於生產資源和捕獲排放的面積)為人均 2.1 公頃或「全球」公頃,但人均足跡為 2.7 全球公頃。

    GFN 執行董事 Mathis Wackernagel 博士表示:“持續的生態赤字支出將產生嚴重的經濟後果。” “資源限制和生態系統崩潰將引發大規模滯脹,投資價值直線下降,而食品和能源成本則飆升。”

    美國和中國擁有最大的國家足跡,各自約佔全球生物承載力的21%,但美國公民平均每人需要9.4 個全球公頃(如果全球人口遵循美國的消費模式,則需要近4.5 個地球),而中國公民則需要每人平均使用 2.1 全球公頃(一個地球)。

    生物承載力分佈不均,美國、巴西、俄羅斯、中國、印度、加拿大、阿根廷和澳洲這八個國家的生物承載力佔世界總量的一半以上。人口和消費模式使其中三國家成為生態債務國,其足跡大於其國家生物承載力-美國(足跡是國家生物承載力的1.8倍)、中國(2.3倍)和印度(2.2倍)。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剛果的人均生物承載力排名第七,為每人13.9 全球公頃,平均足跡僅為0.5 全球公頃,但未來面臨著森林砍伐導致的生物承載力退化以及人口和出口增長帶來的需求增加壓力。

    新的水足跡衡量標準顯示了以商品形式進行水交易的重要性,例如生產一件棉質 T 卹需要 2,900 公升水。平均而言,每人每年消耗 124 萬公升(大約是奧運游泳池的一半),但這一數字從每人每年 248 萬公升(美國)到人均每年 619,000 公升(也門)不等。

    報告指出,“目前約有 50 個國家面臨中度或嚴重的水資源壓力,由於氣候變化,預計遭受全年或季節性缺水的人數將會增加。”

    「這些生命力星球措施為需要採取的行動提供了明確而有力的路標,」利普先生說。 “我們希望,在未來的幾年裡,我們將報告地球生命力指數的增長,鞋子尺寸的生態足跡下降,更多地方的水資源變得更多而不是更少。”

    該報告提出了一些關鍵的“可持續發展楔子”,如果將它們結合起來,可以穩定並扭轉日益惡化的生態債務和對全球支持系統的持久損害。對於氣候變遷這項最重要的挑戰,該報告顯示,一系列高效、可再生和低排放的「楔子」可以滿足到 2050 年的預期能源需求,並將碳排放量減少 60% 至 80%。

    利普表示:“如果人類有意願,就有辦法在地球資源充足的情況下生活,但我們必須認識到,生態信貸緊縮需要比現在為應對金融危機採取的行動更加大膽的行動。”

    生命星球分析顯示生態信貸緊縮迫在眉睫

    #4554

    我在 WWF 頁面上對上述新聞稿發表的評論:

    引用:
    可悲的是,《瀕臨滅絕的星球報告》似乎是一個更合適的標題。

    – 我預期至少有一些參與報告製作的人也說過同樣的話。就像如此多的環境問題一樣,我們現在有更多的事實、更多的科學表明情況很糟糕並且正在惡化,需要採取強有力的行動。傳達訊息、促使採取行動,需要更多。我最近讀到的遊擊公關建議說,訊息的情感面是關鍵——我認為這很可能是正確的。關於香港的空氣污染問題,我也一直在思考這一點:環保知識分子知道事實,但民眾和政府卻沒有採取強而有力的行動。不管怎樣,我會把這個新聞發佈到我的網站上,會嘗試為地球做更多的事情。

    #4735

    又一年,另一份報告,以及與我們人類過度消耗地球資源一樣可怕的結論。世界自然基金會新聞稿:

    引用:

    由於自然資源以驚人的速度耗盡,熱帶地區正在衰退——世界自然基金會 2010 年生命星球報告

     

    瑞士格朗—2010 年版世界自然基金會《地球生命力報告》(對地球生命力的領先調查)顯示,新的分析顯示,熱帶物種數量正在直線下降,而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卻猛增至超出地球所能承受的50%。

     

    這份兩年一度的報告是與倫敦動物學會和全球足跡網路合作編寫的,使用全球生命星球指數來衡量 2,500 多個物種的近 8,000 個族群的健康狀況。全球指數顯示自 1970 年以來下降了 30%,其中受災最嚴重的熱帶地區在不到 40 年的時間內下降了 60%。

     

    世界自然基金會總幹事吉姆·利普(Jim Leape) 表示:「低收入國家(通常是熱帶國家)的生物多樣性喪失速度驚人,而已開發國家則生活在過度消費和高碳排放的虛假天堂中。

     

    儘管報告顯示溫帶地區的物種族群數量有望恢復,部分原因是加強了保育工作以及污染和廢棄物控制方面的改進,但追蹤到的淡水熱帶物種數量卻下降了近70%——比任何物種的下降幅度都要大在陸地或海洋中測量。

     

    「物種是生態系統的基礎,」倫敦動物學會保育計畫主任喬納森·貝利 (Jonathan Baillie) 說。 “健康的生態系統是我們一切的基礎——失去它們,我們的生命維持系統就會被摧毀。”

     

    生態足跡是報告中使用的指標之一,它表明自 1966 年以來我們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增加了一倍,我們使用相當於 1.5 個地球的資源來支持我們的活動。如果我們繼續生活在地球極限之外,到 2030 年,我們將需要相當於兩個行星的生產能力來滿足我們的年度需求。

     

    Leape 補充說:“報告顯示,當前消費趨勢的持續下去將導致我們走向無可挽回的境地。”“需要 4.5 個地球才能支持全球人口像美國普通居民一樣生活。”

     

    碳是導致地球生態透支的罪魁禍首。過去 50 年來,我們的碳足跡驚人地增加了 11 倍,這意味著碳現在佔全球生態足跡的一半以上。

     

    人均生態足跡排名前十的國家分別是阿聯酋、卡達、丹麥、比利時、美國、愛沙尼亞、加拿大、澳洲、科威特和愛爾蘭。

     

    31 個經合組織國家,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富有的經濟體,佔全球足跡的近 40%。儘管生活在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等金磚四國的人口數量是經合組織國家的兩倍,但報告顯示,金磚四國目前的人均足跡使它們有望超越世界其他國家。遵循相同的發展道路。

     

    全球足跡網路總裁馬蒂斯·瓦克納格爾表示:「對資源保持高度依賴的國家正在將本國經濟置於危險之中。」「那些能夠以最低的生態需求提供最高品質的生活的國家將他們不僅服務於全球利益,而且將成為資源有限的世界的領導者。

     

    報告中的新分析也顯示,生物多樣性下降最嚴重的是低收入國家,在不到 40 年的時間內下降了近 60%。

     

    最大的足跡出現在高收入國家,平均是低收入國家的五倍,這表明較富裕國家的不可持續消費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消耗較貧窮但往往資源豐富的熱帶國家的自然資源。

     

    《地球生命力報告》也表明,高足跡和高消費水準往往以犧牲他人為代價,但並沒有體現在更高的發展水準上。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著眼於預期壽命、收入和教育程度,在足跡中等的國家可能會很高。

     

    該報告概述了確保地球能夠維持預計在 2050 年超過 90 億的全球人口所需的解決方案,並指出飲食和能源消耗的選擇對於減少足跡至關重要,以及加強對自然資本的評估和投資。

     

    「《地球生命力報告》提出的挑戰是顯而易見的,」利普說。 「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方法,在這個星球的資源範圍內滿足不斷增長和日益繁榮的人口的需求。我們所有人都必須找到一種方法,在我們消費什麼以及如何生產和使用能源方面做出更好的選擇。

正在檢視 3 篇文章 - 1 至 3 (共 3 篇)
  • 抱緊,回歸主題必須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