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rdLife:野鳥是 H5N1 病毒的“受害者,而非媒介”

  • 這個話題是空的。
正在檢視 2 篇文章 - 1 至 2 (共計 2 篇)
  • 作者
    文章
  • #3276
    馬丁
    參與者

      新聞稿,腳註中有大量資訊:

      國際鳥盟08-12-2005 [1] 隨著這一年的臨近,數以百萬計的野生鳥類飛到亞洲、非洲、歐洲和美洲的越冬地,而沒有出現廣泛預測的與其相關的H5N1 禽流感疫情。 [2]

      國際鳥盟董事兼首席執行官邁克爾·蘭德斯博士說:“最明顯的解釋是,遷徙的野生鳥類並未傳播這種疾病。”

      「候鳥被指責是禽流感從亞洲向西傳播的罪魁禍首,但今年秋天並沒有向東傳播,也沒有傳播到南亞和非洲。東歐有限的疫情發生在向南的遷徙路線上,但更有可能是由其他媒介引起的,例如進口家禽或家禽產品。野生鳥類是罪魁禍首的假設還遠未得到證實,」蘭德斯博士說。 [3, 4] “野鳥偶爾會接觸受感染的家禽並死亡:它們是受害者,而不是 H5N1 禽流感的媒介。”

      BirdLife 堅持認為,更好的生物安全是阻止禽流感傳播的關鍵。

      鳥類保護協會特別敦促各國政府和相關機構集中力量打擊家禽和籠養鳥類貿易,並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 禁止來自疫區的家禽和家禽產品的運輸[5]
      * 禁止在養魚場和農業中使用未經處理的家禽糞便作為肥料和飼料 [6]
      * 限制圈養鳥類的國際貿易流動 [7]

      「事實證明,實施此類措施是有效的,」蘭德斯博士說。 「例如,馬來西亞和韓國都因進口受感染的家禽產品而爆發了禽流感,但透過改善生物安全,消滅了疾病並保持了無疾病狀態。同時,數十萬隻水鳥抵達韓國越冬或經過韓國遷徙,許多候鳥涉禽也經過馬來西亞。

      「更好的生物安全是控制疾病傳播的關鍵,」蘭德斯博士說。 “但病毒可以迅速變異,因此監測野生鳥類種群以尋找新毒株出現的證據非常重要。” [8]

      電子尼古丁傳送系統

      筆記
      [1] 國際鳥盟是一個由人們共同為鳥類和環境而努力的夥伴關係。它促進永續生活,作為保護鳥類和所有其他形式的生物多樣性的一種手段,並且是鳥類及其棲息地狀況的主要權威。超過 1000 萬人支持國家非政府保護組織和地方網路的鳥類保護夥伴關係。

      [2] 11月28日,荷蘭農業部宣布計畫取消防止放養家禽與候鳥接觸的限制。衛生部表示:“鳥類遷徙高峰期已於12月中旬結束,我們對野生鳥類的監測也沒有發現受感染的鳥類。”這是官方首次承認,隨著遷徙水鳥向南和向西進入歐洲,廣泛預測的今年秋冬將出現禽流感疫情,但這一事實並未成為現實。

      [3] 目前的一系列疫情始於 2003 年在東南亞,集約化家禽生產急劇增加,有時與小型「後院」企業的衛生和生物安全狀況不佳相結合。來自不同地區的鳥類被聚集在家禽市場網絡中,並且經常被運送數百英里。

      [4] 至少有 144 種禽流感病毒株,其中許多病毒株在野生鳥類中低水平傳播。大多數菌株都是溫和的,被稱為「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但少數亞型可導致家禽大量死亡,被稱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野生鳥類也可能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並被其殺死。他們似乎是透過接觸受感染的家禽或其使用的設施而感染病毒。 H5N1 亞型在家禽中由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演化而來,這些病毒可能是從野生鳥類獲得的。家禽群的狀況(例如擁擠以及長時間接觸糞便、唾液和其他身體分泌物)使病毒在進化過程中持續傳播。

      [5] 中國、哈薩克和俄羅斯南部的疫情透過主要公路和鐵路路線連結。亞洲疫情之間的「傳播路線」並不遵循遷徙路線。其中許多爆發也發生在夏季,當時鳥類正在換羽並且無法飛行。

      活體動物市場在病毒傳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於 1997 年被確定為香港養雞場 HPAI H5N1 感染的來源。前三年就有記錄。

      從中國進口到韓國、日本和台灣的鴨肉中發現了 HPAI H5N1。家禽仍從亞洲非法進口到美國。 2005年10月,3,000隻從中國走私到義大利的雞被義大利海關截獲,英國最近又發現了大批非法進口的中國家禽。

      [6] 家禽糞便在養魚業和農業中被廣泛用作食物和肥料,但已知受感染的家禽會在糞便中排出病毒顆粒。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最近將在養魚業中使用未經處理的糞便描述為「高風險生產實踐」。俄羅斯養魚場已開始使用雞糞作為養魚場肥料,東歐也採用這種做法,那裡的家禽糞便也被撒到農田上。越南政府警告當地居民不要將數噸雞糞傾倒到河流和湖泊中作為魚食;一名男孩在河裡游泳後死於禽流感,河裡丟棄了受感染的雞屍體。十月,疣鼻天鵝在克羅埃西亞和羅馬尼亞的養魚場死亡。

      [7] 台灣海關截獲兩批從中國大陸走私的受感染鳥類。 2004年,從泰國透過手提行李走私到比利時的一對山鷹被發現患有這種疾病,最近在英國進口的圈養鳥類在檢疫期間也死於禽流感。

      [8] 自 1997 年以來,香港約 16,000 隻活野生鳥類的病毒檢測結果全部呈陰性。最近在新西蘭測試的 2,500 隻候鳥和在澳洲測試的 173 隻鴴鷸鳥均呈現 HPAI H5N1 陰性。自 1986 年以來,歐洲對 20,000 隻鳥類(包括 250 個物種)進行的測試(主要在荷蘭)均證明 HPAI H5N1 呈陰性。 2005 年夏季在阿拉斯加測試的「數千隻鳥」均呈現 HPAI H5N1 陰性。 2004 年,日本爆發家禽疫情,附近約 5,000 隻叢林烏鴉接受檢測,其中 9 隻死亡的叢林烏鴉檢測出 HPAI H5N1 呈陽性;其餘均為陰性。 2003 年至 2004 年,韓國對 5,000 多隻水禽樣本進行了 HPAI H5N1 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2005 年 8 月,蒙古檢測了 850 隻大天鵝,其中一隻死亡大天鵝的 HPAI H5N1 呈陽性;其餘均為陰性。 2004年在泰國,在疫情爆發地點的兩隻死烏鴉中檢測到HPAI H5N1病毒,但該地點的23隻活烏鴉和55隻活鴿子呈陰性。上述國家和其他地方的進一步測試正在進行中,但目前尚未獲得全部結果

      #3983
      馬丁
      參與者

        國際鳥類聯盟科學、政策和資訊部主任 Leon Bennun 博士在 BBC 網站上 – 現實戰勝禽流感 – 包括:

        在危言聳聽的新聞報導和政府機構試圖將責任從農業轉移開的部分推動下,現在有人呼籲對野生鳥類族群採取嚴厲措施。

        我相信這些措施將使一些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但對禽流感的傳播沒有任何影響。

        如果野生鳥類在各大洲傳播這種疾病,那麼沿著遷徙路線就會出現疫情爆發的痕跡;但這並沒有發生。

        H5N1 傳播的「野鳥」理論也沒有解釋為什麼亞洲鳥類飛行路線上的某些國家仍然沒有流感,而其鄰國卻反覆感染。

        引人注目的是,日本和韓國等國家在疫情爆發後對國內家禽的進口和運輸進行了嚴格控制,但沒有再出現感染病例。緬甸從未爆發疫情。

        事實上,尚未發展出大規模集約化家禽業的國家基本上倖免於難。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 報告稱,在寮國,45 起疫情中有 42 起影響了集約化家禽飼養場。

        考慮到家禽業的全球性質,以及亞洲疫情爆發前後活家禽和家禽產品的國際流動,我們有最合理的機制在未通過飛行路線連接的地方之間傳播病毒候鳥。

        爆發的時間和模式與野鳥的活動很大程度上不一致;但他們經常遵循主要貿易路線。

        一些試圖監測和控制禽流感的機構,例如糧農組織,似乎不願引起人們對集約農業的作用的關注,因為這會對國家經濟和獲得廉價蛋白質來源產生影響。

        由於這個和其他原因,候鳥在疾病傳播中的作用被誇大了,並在媒體上進一步引起轟動。

        事實上,迄今為止,在沒有撲殺或其他人為幹預的情況下,野鳥中爆發的 H5N1 病毒大多已經自行消失。

        世界上一些最受威脅的鳥類可能面臨危險。但人們和經濟所依賴的生態系服務也幾乎肯定會受到損害。

        BirdLife 呼籲對 H5N1 的傳播進行獨立調查,充分重視全球家禽業的作用,並針對疫情爆發模式繪製官方和非官方家禽貿易路線。

        也許現在也是時候對世界養活自己的方式進行長期、認真的審視,並決定現代農業為人類健康和地球生物多樣性帶來的風險是否付出了過高的代價。

      正在檢視 2 篇文章 - 1 至 2 (共計 2 篇)
      • 抱緊,回歸主題必須先登錄。